close

IMG_3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 

法鼓山是一座相當大型的佛教道場,名列目前台灣的當代四大名山(法鼓山、中台山、佛光山、慈濟),法鼓山與饒富古意的傳統佛教、道教等百年古煞,是完全不一樣的氛圍,大型佛教道場意味著場區幅員相當廣闊,若要完整參觀,是要具備一點腳力的,這次我決定按圖索驥,依照官網導覽圖上所列的園區設施,搭配官網的介紹,來一段知性之旅

法鼓山的入口處就在北海岸濱海公路上,入口處的山徽石就是要告訴各位,請進來修行一下,而山徽石高4公尺高,重65噸;當時是用兩台拖車才能運回來,古樸、自然又有特色,是法鼓山的三門指標,「以無門為門,從無門入門」,也是「本來面目」的精神展現

IMG_0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從山徽石入口處一路進來,可看到一座大型停車場,在停車場可依照館方人員的指引,等待園區接駁車,直達第二大樓的遊覽車平台,而我則決定用雙腳漫步園區,好好體會

IMG_0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停車場旁的「靈山勝境石」,一定要來欣賞一下ㄡ,是由一位居士所捐獻,「靈山勝境」四字是由書畫家連勝彥居士所寫,另有「莊嚴十方國土,成熟大千眾生」二句,刻於碑石之後

IMG_0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靈山勝境」的典故是從《法華經》而來的,是往昔釋迦牟尼佛對著無量無數的四眾弟子、十方諸佛和護法諸天宣講《法華經》之地,其實只要是有正法的地方、弘揚正法之處,都可稱為「靈山勝境」

IMG_0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園區裡有一條龍溪貫穿,有山有水,才是好勝境

IMG_0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過了法輪橋後,開始我的知性之旅

IMG_06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來迎觀音」是進入法鼓山園區後,所見到的第一尊聖像,其造型的原創者就是證嚴法師,他曾多次於禪定中見到此尊像從天空飄然來迎,故依證言法師所述,由畫家繪製成圖,再請雕塑家塑成立體,經過多次修正,終於完成高8公尺的銅像

IMG_07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來迎觀音」聳峙於法鼓山的象鼻丘上,容貌栩栩如生,衣帶飄逸,宛如從天上降臨人間,迎接每一位到訪的賓客,也像慈母從遠處來迎,幼兒自然投懷接受撫慰保護,讓所有來訪的賓客,在尚未進入殿堂之前,已經感受到觀音菩薩的慈悲

IMG_08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接著來走走法鼓山的步道系統,法鼓山這麼大的園區,是很適合規劃一些步道系統,但是步道並非大型佛教道場的主要景點,所以步道裡的人潮相對冷清一點,我就一個人慢慢走吧

IMG_09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來迎觀音」的後面緊接著「臨溪朝山步道」,一塊狹長形的綠地,龍溪貫穿其中,步道建置在兩側,所以步道名稱相當貼切,而這個狹長區域就稱為「臨溪步道公園」

IMG_10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賞水橋」上欣賞龍溪景致

IMG_1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從臨溪朝山步道接回主要道路,就來到了三門,就是類似一般寺廟的山門;到訪法鼓山會漸次經過三個「三門」:第一三門是雙面觀音路入口處的山徽石,第二三門是「靈山勝境」石,第三三門才是臨時寮前方懸掛「觀音道場」匾額的三門。前面二門是象徵性的,到了第三三門,才是具象的三門到了第三三門

IMG_1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三門又稱「山門」,風格素樸雅致,體現了「空、無相、無願」三解脫的意涵。上方懸掛著聖嚴法師親書「觀音道場」的匾額,說明了法鼓山是以觀音的因緣而成就,是以觀音的悲智濟世度眾,是一種與眾生親近的人間道場

IMG_1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在進入第三三門之前,左邊也有小型步道ㄡ,我還是去走走吧

IMG_1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這條步道是藥師古佛迴環步道,沿著曹源溪建置,所以在潺潺溪水旁漫步,可以達舒暢身心的效果

IMG_1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16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步道的去程沿著溪邊走,回程則往山上走,這樣就形成一條迴環步道

IMG_17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步道中有一尊藥師古佛的石雕,承襲了南北朝時期雄厚、樸毅之風格,雙手持禪定印,低眉含笑,神態安詳自在,觀者的心境也隨之沉靜下來

IMG_18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步道再往下走,兩側則是原始的樹林,感覺像是一般山林裡的登山步道,很難想像這是在大型佛教道場理

IMG_19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20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藥師古佛迴環步道後方續接生命園區步道,可通往生命自然公園,步道很短,公園很小,所以可以順便參觀一下,進入寧靜的生命園區,請用心來感受

IMG_2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我再度回到三門,剛剛的步道漫步,讓我已熱身完畢,現在正式進入從三門進入朝聖之路

IMG_2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經由「祈願朝山步道」可抵達法鼓山的大殿,其實這些步道都很短,所以用漫步的方式慢慢行走,也不辜負法鼓山設置這些步道的好意

IMG_2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2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2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「祈願朝山步道」上來後,就是第一、二大樓,是法鼓山主要朝聖的聖殿,這些大樓建築在聖嚴師父的指示下,各項工程秉持與自然環境共生、友善對待的原則,配合環保工法的施作建構整體建築物,尤其強調建物與環境的和諧關係

IMG_26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第二大樓的遊覽車平台是重要的接待入口,遊覽車、國光號上下車平台,為主要車道及轉接動線,有許多參拜團體都是直接坐車上來在此下車,而一般民眾則是像我一樣,從下面的停車場走上來,其實我喜歡慢慢走上來,走路與坐車的體驗是不同的

IMG_27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第二大樓內部最值得參觀的就是行願館與祈願觀音殿,我先來到行願館,而室內禁止拍照,所以就好好用心參觀吧,但是我詢問館方人員,在走廊處可開放拍照,那我當然就不辜負館方的好意了

IMG_28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要對法鼓山及聖嚴法師多了解的話,走廊兩旁的簡介有詳細說明,法鼓山最初的道場是在北投的農禪寺,從1989年千人在農禪寺持誦大悲咒尋覓到這塊地,到2005年開山大典,16個年頭中,這裡出現了許多建築物,建築物必須要意義且能發揮作用,所以聖嚴法師就用它來作對社會有益的事

IMG_29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這一條開山之路走得艱辛,而聖嚴法師卻在2009年捨報,到2019法鼓山創立30周年,回顧這一段創建歷程,每一個足跡都是聖嚴法事的悲願所在,來到這裡,人人都是領受心靈環保的教育

IMG_30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聖嚴法是對僧俗地子的殷殷叮嚀,護法鼓手、理念、弘化、創建、關懷、萬行菩薩,這些就是法鼓山的方向

IMG_3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再往上一層,來到祈願觀音殿,這是我第二次拜訪法鼓山,因為第一次來的時候,祈願觀音殿正在整修,所以我相隔11個月後再來一次,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祈願觀音殿

IMG_3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供奉唐式風格祈願觀音,具足悲智的容顏,彷彿在聆聽眾生的心聲,是全山觀音祈願、許願、還願的信仰中心。殿外「大悲心起」扁額是名書法家董陽孜墨寶,殿內陳列陶藝家連寶猜創作的「人間淨土」

IMG_3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今天好像有一些活動,所以一般遊客無法進入觀音殿,我只能在迴廊參觀,祈願觀音像雖為新塑新鑄,由於此原即是開山觀音供奉之處,加上開光之後,來到山上的信眾無不對之虔誠禮拜、許願求願,乞求大悲咒水,終年有人在此持誦(大悲咒)、念觀音聖號,朝禮供養。所以已是「千處祈求千處靈,萬人祈求萬人應」的一尊聖像

IMG_3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來四處參觀一下吧,拍一下水池的倒影,今天有一點微風,倒影不夠清楚

IMG_3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36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37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38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39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接著參觀大殿,是法鼓山的精神中心,氣勢雄偉而素樸典雅,30多年前開始,聖嚴法師屢次在禪定中見到的一座聖殿,便成了這座大殿的基本造型及建材的選擇。平時看大殿,只是空曠高大的一座建築物。但它是全山僧俗四眾每天早晚集合課誦之處,也是舉行各項大型儀式及大型弘法活動之處,乃是千人禮拜、萬人供養的靈修之處

IMG_40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大殿的建築整體外觀簡潔開闊,質樸而內斂,色調為沉穩的黑藍色調,為法鼓山園區的地標建築

IMG_4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大殿主張「本來面目」,讓建築像是從塊大地上長出來一樣,設計靈感來自於唐宋時期,造型大器、樸素,線條簡潔。大殿共計六層樓,其中最值得參觀的是三寶佛的造像藝術、開山紀念館、以及副殿的證嚴法師巨幅油畫作品,雖然內部禁止攝影,但我都用眼睛好好參觀過,總算不會空手而回了

IMG_4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大殿前方廣場具有相當良好的視野

IMG_4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大殿後方的山丘平台上,是「開山觀音公園」,可經由大殿左後側「開山觀音公園步道」漫步走上去

IMG_4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開山觀音供奉在法鼓山的最高點,是法鼓山最早的一尊觀音菩薩像,證嚴法師將其命名為「開山觀音」,而為求長久保存這一尊觀音像,特將其由玻璃纖維材質翻鑄成青銅材質,並供奉於此處,居高臨下坐鎮法鼓山

IMG_4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我抵達最高點後,就開始折返,最後一處要拜訪的地方就是「法華公園」

IMG_46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法華公園由第三三門右邊的小步道「法華公園步道」,短短的距離就抵達公園

IMG_47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法華公園由第三三門右邊的小步道「法華公園步道」,短短的距離就抵達公園

IMG_48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法華鐘樓為六柱造型,不同於常見的四柱鐘樓,採用溫暖樸質原木材質,與冷靜堅毅的鋼骨素材,築構出剛柔並濟的圓融氣勢,呈現傳統與現代交會的前瞻風格

IMG_49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法華鐘重達25公噸,仿唐造型,鐘體鑄刻了整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、﹙大悲咒﹚及多寶塔雙佛並坐圖,為世界級和歷史性的一項佛門重寶

IMG_50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縱向深長的鐘樓脊樑,除了懸掛法華鐘外,還有由寒帶赤松木製成,長6公尺,需4~6人合力才能敲擊的鐘杵。而鐘底下設有音井,能使鐘傳揚最佳音色

IMG_51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52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IMG_53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鐘樓正前方由證嚴法師揝,書法家曾安田題字的「經中之王」,以及「靈山勝會今猶未散」、「法華鐘鳴眾聖湧現」對聯,說明法華鐘深刻的內在精神,更與法華鐘的恢弘氣度相互輝映

IMG_54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法華鐘參觀完畢後,我的法鼓山知性之旅正式結束,由於11個月前園區內部分重要的設施整修無法參觀,所以讓我今天再度前來朝聖一下,也圓了自己的心願

IMG_55.jpg - 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 

 

';$(".articleExtAd").append(notVIP);setTimeout(function() {$('.top-toolbar').data('top-toolbar').setAD({title: "\u6cd5\u9f13\u5c71\u2027\u5317\u6d77\u5cb8\u7684\u5927\u578b\u4f5b\u6559\u9053\u5834",label_id: 78,label_name: "\u5317\u90e8"});}, 2000);

米客 / Xuite日誌 / 回應(0) / 引用(0)
十八王公廟‧義犬公、雙廟宇、祈...|日誌首頁|許厝港‧灰斑鶲上一篇十八王公廟‧義犬公、雙廟宇、祈求好福氣...下一篇許厝港‧灰斑鶲
回應
2020金選獎
  • 石門豬槽潭‧佛法僧(三寶鳥)
  • 大內橋下甜根子草‧打造蕭瑟花海
  •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(原台南水道)‧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
  • 虎頭埤風景區‧虎埤泛月、百年勝景
  • 虎頭埤‧晨曦之美
  • 許厝港‧灰斑鶲
  • 法鼓山‧北海岸的大型佛教道場
  • 十八王公廟‧義犬公、雙廟宇、祈求好福氣
  •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‧戴勝
  • 夜未眠‧全台日出攝影地點巡禮
  • 大溪韭菜花田‧浪漫雪白花海
  • 坪林茶業博物館‧體驗百年茶鄉、見證百年記憶
  • 坪林觀音臺‧庇佑坪林的金身觀音聖像
  • 芝山岩‧史前遺址、地質、生態、人文的尋古探訪
  •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、芝山岩展示館
  • 芝山岩惠濟宮‧圓山仔上的百年古剎
  • 芝山岩隘門‧臺灣罕見的民間防禦建築
  • 石門風力發電站(石門風車公園)
  • 石門婚紗廣場‧地中海風情畫
  • 林美石磐步道‧美麗親水的溪谷步道
關鍵字
    沒有新回應!
  • 米客相機日記
累積 | 今日
loading......
BloggerAds
加我為好友
全部展開|全部收合
全部展開|全部收合
我的相簿





Powered by Xuite








離婚證人

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oysizebeday 的頭像
    aloysizebeday

    立於不敗之地

    aloysizebe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